客服在线,欢迎咨询

您好,当前有客服在线,点击即可咨询

QQ交谈
售前咨询 售前咨询 售前咨询 扫码关注
  • 微信公众号

回到顶部

内陆水域硅藻类别分属指南

gzjy17行业新闻2022-12-05阅读(2909)

转载自:http://plant.yic.ac.cn/microalgae/diatom/key/inland.php

本检索表侧重淡水及内陆咸水域硅藻的检索分类。该分类基于Round (1990)分类系统。本检索表译自Kociolek et al., (2003),共收录152个硅藻属。

硅藻并非是拉丁学名的直接译法。在当代不同的真核生物分类系统中,硅藻这个大类群的地位有时候是“门”(Bacillariophyta),有时候是“纲”(Bacillariophyceae),在不少著作中造成了中文学名的混乱。本站认为,在硅藻作为“门”级分类单位的时候,其下的Bacillariophyceae不应翻译成“硅藻纲”,让学习者感到困惑,而应该根据更低分类单位的棍形藻目(Bacillariales)和棍形藻属(Bacillaria)自下而上的原则翻译成“棍形藻纲”,保留拉丁文学名的原意(词根 bacillum:小棍;词缀 -phyceae:纲)。—— 王寅初


硅藻分纲检索

#形态学特征下一级
1a壳面的纹饰多呈中心对称,无假壳缝或壳缝(中心类) 圆筛藻纲 2
1b壳体的两个壳面具有假壳缝(无壳缝类) 脆杆藻纲 28
1c壳体的两个壳面具有壳缝,或者一壳面有壳缝、另一壳面具假壳缝(壳缝类) 棍形藻纲 A


圆筛藻纲分属检索

#形态学特征下一级
2a壳面通常呈圆形;若不呈圆形,则在极的位置缺少特化的结构 9
2b壳面是双极或者多极的,在极的位置具有特化的结构3
3a硅质壳的壳壁很薄,壳面高度退化,大部分硅质壳都由覆瓦状的壳环带组成4
3b硅质壳坚固,壳面显著且通常壳壁较厚,在极的部分通常具有孔区或者细长弯曲的刺5
4a退化的壳面具有一条显著的长刺Urosolenia
4b退化的壳面具有两条显著的长刺Acanthoceras
5a壳面在极的部位具有长刺,并且这条长刺通常是弯曲的Chaetoceros
5b壳面在极的部位具有孔区6
6a壳面呈双极7
6b壳面呈三极8
7a壳面呈近似圆形,缺少肋Pleurosira
7b壳面细长,具有高度发育且延伸至细胞腔内的肋Terpsinoe
8a壳面有六边,存在显著单唇形突,细胞形成笔直的丝状链藻团,现已知物种均都是最近被发现的Hydrosera
8b壳面有三边,现已绝迹,目前只在美国西部被发现过Stoermeria
9a圆形壳面,缺少刺或外在的延伸凸起结构,具有不显著的假节Actinocyclus
9b圆形壳面,通常具有刺或外在的延伸凸起结构10
10a细胞没有任何突起的结构;缺少唇形突以及支持突。盘状的细胞具有发育良好的壳套Brevisira
10b细胞同时具有唇形突和支持突,或者具有两者其中之一。有时其存在唇形突但是很难被观察到,或唇形突缺失且细胞不呈现盘状11
11a细胞具有细长的壳套区域,通常在壳环视角被观察到,形成有点细长的藻团12
11b壳面具有短壳环区域,很少形成藻团;存在支持突16
12a壳套的壳纹细小,通常在光学显微镜下不可被辨识13
12b壳套的壳纹呈条纹状15
13a硅质壳通过从壳周围凸起的结构的端部连接形成藻团,这个凸起有点细长且呈刺状;壳面分离Skeletonema
13b硅质壳不通过凸起结构的端部连接成藻团,壳面紧贴14
14a硅质壳的壳壁很厚,其通过壳面上的肋连接形成藻团。姊妹壳面上的肋不同,形成了小浮雕式的壳面Ellerbeckia
14b硅质壳壳壁较薄,壳套上的点孔细,在光学显微镜下不可被辨识Melosira
15a壳套具有笔直或者弯曲的点状孔纹排,刺单一,壳面上的点状孔纹与壳套上的一致或者缺失Aulacoseira
15b壳套上有网状排列的壳纹,刺大且呈带状,壳面有一到多个大凸起结构(龙骨突),其位于中心的透明区域Orthoseira
16a壳面的壳纹被肋以及透明区域分开20
16b壳面上的壳纹不被肋以及透明区域分开17
17a壳纹排列无规则,或者呈网状排列;壳面边缘有刺或者闭塞突;在壳面边缘存在支持突,唇形突的外在管状物通常明显Thalassiosira
17b壳纹有点呈放射状,刺可能存在也可能缺失18
18a壳周围具有刺且刺与外周分散的突起结构融合,唇形突特别不明显Cyclotubicoalitus
18b壳面有许多不同的纹路;没有刺19
19a壳面带有增大的中心孔纹,孔纹的内部覆盖物,平整且膨大Spicaticribra
19b壳面没有加大的中心孔纹,壳内表面的筛板各自开口且隆起。现已知的物种都是来自于化石Strelnikoviella
20a壳面呈细点状,几乎不或者不排列成壳纹,分成了两个宽大的部Stephanocostis
20b壳面上的点状纹排列成壳纹,通常成束状21
21a外周分散的突起结构成组,内向的开口位于内在壳面的凹陷上;现已知的物种均为化石种Mesodictyon
21b边缘的支持突没有成组22
22a壳面具有边缘的小室或具有边缘附近以及壳套上分叉的放射状肋;唇形突要么在壳面上要么在壳套上,但不在刺的平面上23
22b缺少边缘的小室或者分叉的放射状肋;通常存在明显的刺,且位于肋上Stephanodiscus
23a壳面呈奇特的波状24
23b壳面平整或者呈同心波状25
24a壳套的支持突在肋(多个肋)上Pliocaenicus
24b壳套的支持突在肋上,在壳面上有长室孔Tertiarius
25a在壳面上存在唇形突或突起结构26
25b壳套上存在唇形突或突起结构Cyclostephanos
26a中央区域带有星星状的一束隆起的脊Discostlla
26b与上面情况相反27
27a壳面在缩短的壳纹末端上具有明显的唇形突Handmannia
27b壳面上可能存在唇形突,但是不明显或者不存在于缩短的壳纹末端Cyclotella


脆杆藻纲分属检索

#形态学特征下一级
28a存在横肋(肋)29
28b横肋(肋)缺失32
29a存在隔片30
29b隔片缺失31
30a隔片大,明显,壳面关于纵轴与横轴对称Tetracyclus
30b隔片小,在光学显微镜下不容易被观察到Meridion
31a胸突隆起,肋高度发育,在壳套以及壳面存在孔区,壳环带&结构会更复杂Diatoma
31b胸突缺失,肋不完全发育,只在壳套存在孔区,壳环带结构较单一Distrionella
32a存在隔片33
32b隔片缺失34
33a硅质壳细长,呈槌形,中央区域较宽,在壳面以及壳套存在大极孔区Tabellaria
33b硅质壳呈椭圆形或者提琴形,顶孔区具有细小的壳纹排Oxyneis
34a硅质壳长且窄小;在每个壳面存在唇形突;单生的,星星状的,针垫状或者成带状的藻团35
34b硅质壳较短;唇形突要么缺失要么在每个壳面上各存在一个;单独生长,或形成Z字形或带状的藻团38
35a硅质壳不关于横轴对称,细胞细长且呈槌形;细胞的末端比细胞中心宽Asterionella
35b硅质壳关于纵轴对称或者单极,中心区域比极宽,细胞底栖或者浮游36
36a硅质壳不关于纵轴对称或者是尖锐的,在腹侧上有中心增厚的地方Hannara
36b硅质壳单极,长条形或者长条披针形37
37a在许多物种中,硅质壳在每一极具有两个端刺,孔纹上有单一的velaUlnaria
37b硅质壳缺少刺,孔纹具有复杂的筛板,增厚的中心中带部,主要被发现在高导电率的水域或者半咸水域又或者在海域Ctenophora
38a壳纹宽大,由长条形的孔纹组成或者由多列的孔纹排组成39
38b壳纹窄小,由单列的孔纹排组成41
39a壳面具有唇形突,中央胸突较宽大Tabularia
39b壳面具有唇形突,中心胸突较窄小40
40a壳纹由多列壳纹的孔纹排组成Punctastriata
40b壳纹由长条形孔纹组成Staurosirella
41a硅质壳较长,长条形或者长条披针形42
41b硅质壳较短;长条形,椭圆形或者十字形43
42a硅质壳形成藻团,通常由相互交错的刺连接而成。Fragilaria
42b硅质壳不形成藻团;单独生长或者小群散布于基质上。Williamsella
43a硅质壳呈椭圆形,披针形或者长条形;壳纹呈非常细小的点状;胸突较窄44
43b硅质壳具有由较大的孔纹组成的壳纹,胸突较宽45
44a硅质壳边缘通常呈波状;每个壳面具有一个唇形突Fragilariforma
44b硅质壳有时有近鸟喙状的末端;没有唇形突Stauroforma
45a硅质壳具有由间隔均一的圆形孔纹组成的壳纹Staurosira
45b硅质壳具有由横向细长的孔纹组成的壳纹Pseudostaurosira


棍形藻目分目检索

#形态学特征下一级
A1A硅质壳只有一个壳面具有壳缝。 Achnanthales
A1B硅质壳在两个壳面上同时存在壳缝(壳缝可能大部分位于壳套上)2
A2A壳面具有唇形突;壳缝大部分位于壳套上,即便壳缝可能延伸至壳面顶端 [1] Eunotiales
A2B壳缝位于壳面上,要么在中心位置要么转移到另一侧或者位于壳面的外周3
A3A壳缝位于壳面中心,或者在一侧,壳缝的两个分支明显,管缺失 Naviculales
A3B壳缝位于管内,要么在壳缝的一侧,且沿着外周分布,或者呈双弧形4
A4A壳缝位于管内,管位于每个壳面的一侧 Bacillariales
A4B壳缝要么位于壳的整个外周,且呈双弧形要么壳面呈独木舟形5
A5A壳缝位于龙骨内,龙骨突出壳面,且位于壳面周边 Surirellales
A5B壳缝位于管内,且呈双弧形,或壳面像独木舟 Rhopalodiales


短缝藻目 Eunotiales分属检索

#形态学特征下一级
B1A壳面不关于纵轴对称(关于横轴对称或者不对称)2
B1B壳面关于纵轴对称,不关于横轴对称;壳缝位于壳面上Peronia
B2A壳面不关于横轴对称Actinella
B2B壳面关于横轴对称4
B3A壳缝的分支不显著,具有遍布壳面的不间断的壳纹Semiorbis
B3B壳缝的分支可见,在壳面腹侧边缘附近的壳纹通常是连续的4
B4A背侧以及腹侧的边缘呈波状Amphicampa
B4B腹侧边缘平滑;背侧边缘呈波状或者平滑5
B5A壳面大,壳套的背侧高于腹侧,外观上呈现出类双眉藻型形态Amphorotia
B5B壳面尺寸有大有小,壳套高度一致,不是类双眉藻型形态Eunoita


曲壳藻目 Achnanthales分属检索

#形态学特征下一级
C1A壳面沿着纵轴弯曲,具壳缝壳面边缘的纹路与壳纹的纹路不同Cocconeis
C1B壳面沿着横轴弯曲或不显著地弯曲2
C2A壳面具有S形的中轴区Eucocconeis
C2B壳面不具有S形的中轴区3
C3A壳面在壳环视角中弯曲,具壳缝的壳面凹陷4
C3B具壳缝的壳面没有很明显的凹陷和凸起5
C4A异壳面,壳纹单列到多列不等,结构粗糙,孔纹被复杂的筛板覆盖,生活在咸水与内陆区域Achnanthes
C4B壳面上的结构细小,细胞呈窄小的长条披针形,壳纹单列,在10微米内通常有将近30条,没有复杂的筛板,生活在淡水区域Achnanthidium
C5A壳纹双列到多列不等6
C5B壳纹呈单列7
C6A壳纹双列,具壳缝的壳面上有不对称的十字架结构Lemnicola
C6B壳纹多列,在许多分类群中,中心区域附近的结构呈马鞍状,通常在无壳缝的壳面上Planothidium
C7A具壳缝的壳面或凸起或平整;壳面呈卵状椭圆形,有时呈槌形;具壳缝的裂隙位于管内;通常贴着砂砾生长,大多数分类群是嗜酸性的Psammothidium
C7B具壳缝壳面或凹陷或平整8
C8A壳面呈长条形,结构相同;壳纹平行Rossithidium
C8B壳面的结构不同或者壳纹不平行9
C9A具壳缝壳面的壳纹呈放射状,中心区域的壳纹相互交错 ,无壳缝壳面的壳纹是平行的Karayevia
C9B与上面情况相反10
C10A两个壳面都具有放射状的壳纹,具壳缝的壳面具有单个细长的孔纹,无壳缝的壳面具有2-3条细长的壳纹Kolbesia
C10B壳面呈椭圆形,具壳缝以及无壳缝的胸突稍微与壳面中心偏离Anorthoneis


棍形藻目 Bacillariales分属检索

#形态学特征下一级
D1A细胞形成木筏状的藻团;藻团通过前后滑动进行活动——首先细长状的藻团拉伸,接着滑回管状的藻团Bacillaria
D1B细胞通常单独生存;如果形成团的话,藻团不像以上情况那样活动2
D2A细胞稍微或高度地呈新月形,关于纵轴不对称3
D2B细胞呈长条形、或者其他的形状4
D3A细胞细长且稍微呈新月形;背侧边缘稍微凸起,腹侧边缘稍微凹陷;在两个壳的边缘凹陷处都有壳缝Hantzschia
D3B细胞高度呈新月形,在背侧边缘有凸起,腹侧边缘平整;在每个壳的相同边缘有壳缝Cymbellonitzschia
D4A两个壳面相互扭曲,导致环绕在细胞周围的壳缝系统形成螺旋状;在泥面栖息地,以螺丝式的方式在沉积物上活动Cylindrotheca
D4B硅质壳不扭曲5
D5A细胞的肋突延伸整个壳面,呈现出厚的内肋;壳缝靠近边缘Denticula
D5B肋突凸起,但是没有完全延伸到整个壳面,或者肋突不存在6
D6A细胞通常较窄小,呈长条形且笔直或者呈S形,在每个细胞的末端有一个质体;壳纹没有被胸突或者纵向波动插断;存在肋突Nitzschia
D6B细胞尺寸小,没有肋突,或者坚固的细胞具有被胸突覆盖的壳纹或者波状突7
D7A细胞小,肋突缺失Simonsenia
D7B细胞坚固,外周附近的肋突不显著8
D8A细胞通常是坚固的且相对较宽;可能是椭圆形的、长条形的或者类似提琴形;壳面沿着纵轴呈波状;在细胞的每一端存在一个质体;生长在泥面上Tryblionella
D8B细胞通常是坚固又相对宽大的;明显呈提琴形;壳面沿着纵轴呈波状Psammodictyon


舟形藻目 Naviculales分属检索

#形态学特征下一级
E1A在壳面视角,细胞不关于纵轴对称 57
E1B在壳面视角,细胞关于纵轴对称2
E2A在壳面视角,细胞不关于横轴对称 66
E2B在壳面视角,细胞同时关于横轴以及纵轴对称3
E3A硅质壳有隔片4
E3B硅质壳缺少隔片5
E4A隔片有胸隔室(小室状的结构,此属特有,具有分泌胶质的功能)Mastogloia
E4B隔片没有胸隔室Diatomella
E5A壳面或者壳缝呈S形/壳面和壳缝同时呈S形6
E5B壳面以及壳缝都不呈S形9
E6A壳面以及壳缝都呈S形8
E6B壳缝呈S形,壳面平整或者扭曲7
E7A壳面平整,没有扭曲Envekadea
E7B壳面没有扭曲Scoliopleura
E8A点纹和壳纹形成纵向和横向的线Gyrosigma
E8B点纹和壳纹形成了横向的图案且分布在两个对角分布的方向Pleurosigma
E9A壳纹明显,但是没有明显的点纹;壳面一般长于15微米10
E9B壳纹由显著的点纹组成,或者壳纹不明显14
E10A壳纹较宽,呈带状11
E10B壳纹较窄,更像细线Caloneis
E11A壳面小,有较宽的壳纹,壳缝笔直,远端没有接触到末端Hygropetra
E11B与上面情况相反12
E12A壳纹连续Pinnularia
E12B壳纹间断13
E13A壳纹间断所有的肋,样本很稀缺Biremis
E13B壳纹间断了外周的壳纹肋,越向壳中心靠近越呈盘状Pulchella
E14A存在纵向线15
E14B不存在纵向线19
E15A在中轴区附近存在纵向线;壳缝在厚肋内Diploneis
E15B壳缝不在厚肋内16
E16A在边缘附近有纵向线;近端壳缝末端朝相反的方向偏转或者不偏转17
E16B在中轴区附近有纵向线;近端壳缝末梢朝相同方向偏转Muelleria
E17A壳面轮廓多样化,远端壳缝末梢通常是分散的Neidium
E17B情况与上面相反18
E18A壳面小,纹路细,外在的近端壳缝末梢笔直,壳面中心收缩Neidiomorpha
E18B壳面呈长条形且窄小,且形成的条纹更粗糙,外在的近端稍微朝相同方向偏转Neidiopsis
E19A壳缝在壳面上隆起Plagiotropis
E19B壳缝不在壳面上隆起20
E20A壳缝位于厚肋之间21
E20B壳缝不位于厚肋之间25
E21A壳缝位于整个壳面;壳缝被远端的厚肋拉宽了22
E21B壳缝或多或少有点奇特,在两侧都有肋。壳面呈长条形且很纤弱。肋不明显Proschkinia
E22A壳缝笔直,不奇特;壳面尺寸小到大不等23
E22B壳面很小,纤弱。壳纹不可见,只在卡罗莱纳州的背部营养匮乏的栖息地被发现Brevilinea
E23A壳面有壳缝肋 ,其融合了喇叭舌 ,在壳面近顶端处汇聚形成了单个点(称为porto crayon )24
E23B壳纹非常细且光学显微镜下不容易被观察到;壳缝短,在壳面末端收缩Amphipleura
E24A壳面大(长度一般大于200微米),分布在河口;不常见Frickea
E24B壳面较小,更多被发现在淡水区域Frustulia
E25A中心区域膨胀成X行或者H形的十字架结构26
E25B中心区域没有十字架结构,或者没有形状31
E26A中心区域呈X形Capartogramma
E26B中心区域H形或者由个膨胀的中带部或者十字结结构27
E27A存在H形的中心区域30
E27B中心区域延伸至边缘28
E28A中心区域有个宽大的中带部,呈十字架形,壳面明显点状Stauroneis
E28B中心区域延伸到边缘,但是没有呈现出厚的十字结结构29
E29A中心区域延伸到边缘;在电镜可以看到外在的近端壳缝末梢呈唇形Staurophora
E29B膨胀的中心区域较小,呈现出十字架的形状;壳面有纵向线Haslea
E30A细胞的纹路更粗糙(一般大于25微米),H形的中心区域较大Fallacia
E30B细胞的纹路更小,中心区域呈H形,且较小Microcostatus
E31A中心区域有眼点Luticola
E31B中心区域没有眼点32
E32A壳纹在壳末端间断;单独的点纹可能存在于中心区域Geissleria
E32B中心区域没有眼点33
E33A壳纹由中心区域外周较宽的、放射状的细长的点纹组成Cavinula
E33B与上面情况相反34
E34A纵向透明区域将中轴区拉宽,在末端附近有无纹路且呈T形的硅质增厚部分Sellaphora
E34B与上面情况相反35
E35A点纹排拉宽了中轴区;这个点纹排通过透明区域与其他的点纹分开来Anomoeoneis
E35B与上面情况相反36
E36A壳面通过刺变宽,壳缝是侧生的、膨胀的,且中轴区明显具小室Playaensis
E36B与上面情况相反37
E37A壳纹呈长条形,孔纹关于纵轴平行Navicula
E37B壳纹不呈长条状38
E38A壳面有纵向肋或者线,且关于壳面的纵轴平行39
E38B壳面不具有长的纵向肋40
E39A壳面大,点纹排平行,壳面上有肋,形成有厚肋的内在壳成壳静息阶段,在碱性环境更常见Craticula
E39B壳面较小,在壳周围有隆起的龙骨,壳面点缀了硅质的刺,在中性的或者酸性环境更常见Brachysira
E40A壳缝呈波状或者迂回复杂Aneumastus
E40B与上面情况相反41
E41A细胞小,通常是成团的,生长在气生的或者沉寂的栖息地42
E41B细胞是单独生长的,细胞不生长在沉寂的栖息地43
E42A细胞小,大部分可以成藻团,可能没有壳缝系统,外在的近端壳缝末梢单一或者呈T形,外在的壳纹呈现出细长开口的孔状Humidophila
E42B细胞大部分成藻团,壳纹由细长的孔纹加上额外的孔纹组成Diadesmis
E43A壳纹不可见或者很细,除了中心区域的壳纹之外44
E43B沿着整个壳面的壳纹可见46
E44A细胞小,呈卵状,硅化程度不高45
E44B壳面硅化程度更高,通常呈槌形,某些物种在中心区域的壳纹可见Kobayasiella
E45A壳纹在电镜下不可见Fistulifera
E45B壳纹几乎不被观察到,中心胸突以及壳缝更坚固Mayamaea
E34a壳纹在壳面的末端间断35
E34b与上面情况相反36
E35a壳面高度硅化,假隔片在末端形成一个加厚的区域Hippodonta
E35b端节高度呈棱角状,且单侧弯曲Aalafia
E46A壳面小,长度通常在10-15微米47
E46B壳面大,长度通常大于15微米49
E47A壳面的近端壳缝末梢单侧内弯(电镜可见),壳纹呈肋状Chamaepinnularia
E47B壳面小,壳纹呈现出显著或不显著的点纹48
E48A壳面内在的近端壳缝末梢呈T形;某些硅质壳是单壳缝的Nupela
E48B壳面小,之前归属于Navicula,内表面具有居中薄硅膜化的闭合结构,只在电镜下可见Eolimna
E49A壳面的壳纹由圆形或者卵状的点纹组成,壳纹高度呈放射状Cosmioneis
E49B与上面情况相反50
E50A细胞有点纹,外在的远端壳缝末梢可能朝相同或相反的方向,在中心区域可能有1-3个单点纹Placoneis
E50B与上面的情况相反51
E51A壳纹相互偏离,在壳面上呈现出X形交叉Decussata
E51B与上面情况相反52
E52A在中心区域周围有单独的孔纹53
E52B壳面在中心区域没有单独的孔纹54
E53A壳面大,中央区域有单独的孔纹。位于顶端附近的壳纹有两排,要不就是单列的,存在隔片以及假隔片Rexlowea
E53B中央区域有单独的孔纹,单列,缺少隔片以及假隔片Sieminskia
E54A壳缝的分支较短,没有延伸至壳面末端55
E54B壳缝的分叉延伸到壳面的末端56
E55A有较短的壳缝系统,外在的近端壳缝末梢朝相同的方向偏转Berkeleya
E55B壳缝的分支没有延伸至壳面的末端,但是外在的近端壳缝末梢笔直Parlibellus
E56A壳面有明显的点纹,中央区域发育不完全,存在显著的佛氏缺刻Boreozonacola
E56B壳面有假隔片,中心区域的壳纹比其他部位的壳纹要粗糙Prestauroneis
E57A壳面远端壳缝末梢朝背侧偏转,顶部周围的顶孔区通常比较明显,或者壳面的远端壳缝末梢不朝腹侧偏转Cymbella
E57B远端壳缝末梢朝腹侧偏转58
E58A存在眼点,且位于中心,在腹侧边缘有无纹路膨胀的区域,腹侧边缘的顶孔区小Reimeria
E58B背侧有眼点或者眼点缺失;腹侧边缘反之59
E59A壳套高度不一,类似双眉藻的体型, 壳套背侧高于腹侧60
E59B壳面与壳套一样高61
E60A背侧中心部位通常没有纹路,或者有与众不同的具纹路的中带部Amphora
E60B背侧的中心部位的纹路与背侧剩下的部位的纹路相似;中心区域缺失Halamphora
E61A壳纹呈长条形、与Navicula sensu sricto的类似Navicymbula
E61B壳纹不呈长条形、与Navicula sensu sricto的类似62
E62A壳面高度不关于纵轴对称63
E62B壳面稍微不关于纵轴对称64
E63A眼点或者单独的点纹是背侧的Encyonema
E63B眼点缺失Delicata
E64A细胞较大,通常有延伸的顶端Cymbopleura
E64B细胞较小,或者顶端更尖锐65
E65A细胞有圆形的顶端,稍微不关于顶轴对称Cymbellafalsa
E65B细胞有延伸的或者尖锐的顶端,不呈圆形,明显或者稍微不对称Encyonopsis
E66A异壳面,其中一个壳面有细长的壳缝,另一个有较短的壳缝67
E66B每个硅质壳的两个壳面很相似68
E67A同时存在隔片和假隔片;其中一个壳面凹陷,另一个壳面凸起Rhoicosphenia
E67B缺少假隔片与隔片,壳面没有高度弯曲Peronia
E68A近端壳缝末端是锚形Gomphosphenia
E68B近端壳缝末梢不是锚形69
E69A壳面面积大,在中心区域一侧有多个眼点,顶孔区分布在足端,且没有被壳缝一分为二,细胞相对较大,且坚固Didymosphenia
E69B细胞的尺寸多样化,通常在中心区域有单独的眼点,顶孔区被壳缝一分为二70
E70A壳面要么在中轴区有纵向线要么在中心区域周围有4或4个以上眼点 [2]Gomphoneis
E70B壳面没有纵向线,在中心区域的一侧有0-1个或者(有时)有2个眼点 [3]Gomphonema


棒杆藻目 Rhopalodiales分属检索

#形态学特征下一级
F1A细胞高度呈新月形,但是不呈独木舟形;远端壳缝腹侧越靠近近端越呈背侧,通常在壳中心区域形成一个峰Epithemia
F1B硅质壳的壳面呈新月形但是硅质壳呈独木舟形;细胞通常在壳环视图被观察到;壳缝通常沿着壳面背侧边缘分布Rhopalodia


双菱藻目 Surirellales分属检索

#形态学特征下一级
G1A硅质壳每个壳面都有一个壳缝;细胞有个窄小的隆起的龙骨Entomoneis
G1B硅质壳在每个壳面具有两个壳缝;壳缝外周以及细胞通常较大且坚固;大部分生长在沉积物上2
G2A壳面呈鞍形Campylodiscus
G2B壳面可能是扭曲的,但不呈鞍形3
G3A壳面有起伏不平的部位或者壳面呈波状;硅质壳通常是坚固且高度硅化的Cymatopleura
G3B壳面是平整的4
G4A壳面呈S形或者笔直窄小;通常分布在酸性水域Stenopterobia
G4B壳面坚固宽大且高度硅化;可能扭曲、单极或异极,但不呈S形Surirella


检索表脚注:

  1. Peronia是Eunotiales的一属,有唇形突,但壳缝退化。

  2. 没有例外。

  3. 有一些例外,请查看属的详细介绍。